方旭导演携话剧《骆驼祥子》主创团队来我校中文学院交流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10

近日,著名话剧导演方旭携《骆驼祥子》主创团队莅临我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深度交流。活动分为上午的专业研讨会与下午的大型学生见面会,气氛热烈。

上午的专业研讨会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北演艺术总监、话剧《骆驼祥子》制作人杨百祥、导演方旭、演员马禧克、任岳彬等剧组核心成员,优秀校友新西兰利杰国际集团董事长、越秀绍兴校友会会长曾险先生,绍兴大剧院管理经营有限公司、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绍兴越剧艺术发展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吴君女士,以及学院领导刘家思院长、王海红书记、曹笑玮副书记,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邵君立和相关专业教师代表共聚一堂。

会议由刘家思院长主持。刘院长首先介绍了学校与学院在戏剧教育方面的特色成果与人才培养模式,对主创团队及校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与艺术共创。

在专业交流环节,方旭导演详细阐述了新版《骆驼祥子》的创作理念。他提到,此次改编聚焦祥子的精神困境与命运轨迹,通过“全男班”的表演形式,刻意淡化性别表象,从而更纯粹地展现人性的普遍挣扎。制作人杨百祥则从制作层面分享了该剧的排练历程与市场反响,强调了在当代语境下重塑经典IP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后,双方就话剧创作、戏剧教育与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校友吴君从剧院运营与市场推广角度,探讨了经典剧目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曾险校友则结合文化传播经验,对戏剧作品的国际化路径提出见解。我院教师也纷纷就戏剧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与主创团队交换意见,现场交流坦诚而富有建设性。

当日下午2点,话剧《骆驼祥子》主创见面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方旭导演率团队成员出席,与近300名学生展开零距离交流,让经典文学在对话与体验中“活”了起来。

见面会在中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们的热切期待中拉开帷幕。中文学院院长刘家思表示:“老舍先生的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骆驼祥子》更是一部写尽小人物命运悲欢的史诗。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能邀请到国内顶级的创作团队来到越秀,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导赏,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和‘人文素养课’。我们希望以此激发同学们对经典文学的深度热爱,感受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文本到舞台:

一场关于改编的深度对谈

在随后的主创交流环节,被誉为“老舍改编专业户”的导演方旭,与中年祥子的扮演者马禧克、小福子的扮演者任岳彬一同登台,分享了话剧创作的幕后故事与艺术思考。

面对如何将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成功搬上舞台的提问,方旭导演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核心在于‘精神的传承’与‘当代的对话’。我们既要忠实于原著中那份对小人物的悲悯与关怀,也要找到与当下年轻观众共鸣的切入点。比如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执念,何尝不是当代年轻人对梦想、对归属感追求的某种映射?”

当谈到剧中“三位演员共饰祥子”及“全男班”出演的大胆设定时,主创们进行了深入解读。方旭导演指出,这并非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旨在从不同维度解构祥子的内心世界与命运轨迹,同时向中国戏曲的美学传统致敬。演员马禧克分享了他对“中年祥子”的理解,认为那是梦想破灭后“精神的坍塌”,需要通过更具重量感的形体与台词来呈现。反串饰演小福子的青年演员任岳彬,则讲述了如何通过细腻的表演,跨越性别去捕捉角色的灵魂,展现其“想要脸,想要强”却最终被命运吞噬的悲剧性。


沉浸体验:

当学生走上“祥子”的舞台

活动的又一高潮是“表演工作坊”互动环节。多位幸运学生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走上舞台,亲身体验角色塑造。他们尝试用“兴奋”与“失落”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演绎祥子“我总算有自己的车了!”的经典台词,并在任岳彬的指点下,模仿小福子的悲情独白。这一环节让台下同学笑声与掌声不断,也让抽象的戏剧理论化为真切的感知,深刻理解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从戏剧编辑、角色理解等专业角度踊跃发问,问题深刻而独到,展现了越秀学子优秀的人文素养,赢得了主创团队的连连称赞。

活动最后,鼓励大家走进剧院,完整感受话剧《骆驼祥子》带来的艺术震撼。在全场大合影中,本次见面会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经典戏剧的距离,更在无数年轻心中播下了一颗热爱戏剧、热爱文学的种子。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此类深层次合作,不断拓展艺术教育边界,助力师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创新。

曾险会长向导演方旭赠送礼品


稿件来源: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文字:邵君立、程海燕、曹笑玮

图片:绍兴越秀校友会

审核:王海红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