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奋进当时】我校组织师生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发布者:金丹丹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31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铿锵声音响彻云霄,历史回响激荡人心。9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组织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观看现场直播,并畅谈和分享观看九三阅兵的感受和体会。



校党委委员、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施文妹表示, 学院党委组织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观看盛大阅兵仪式,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要将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将其融入课程思政与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师生深刻认识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坚定“四个自信”。尤其要将党建思政工作与商科专业教育、国际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造性融合,打造“红商铸魂”特色党建品牌,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商学才”的应用型国际化商科人才,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海峰表示,国家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段历史启示我们:民族觉醒与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面向当代大学生,我们当引导其深刻认识抗战胜利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的中流砥柱作用。要从历史镜鉴中汲取智慧,坚定“四个自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续写荣光,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致敬。


人事处副处长、组织部副部长费群蝶表示,从电视直播上,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各国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永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层层升级的友谊见证着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最好诠释。我们有幸生长在和平年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把这份自豪和信心转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上。


英语学院教师王昆芳表示,今日长安街列阵如山,铁甲铮鸣如雷。三军将士目光如炬,步伐撼动云霄,每一帧画面都是大国崛起的铿锵注脚。战机掠过长空绘就彩虹,东风巨剑昂首向天,这一刻不仅感受到国家和民族走向复兴的炽热心跳。身为华夏儿女,热泪盈眶之余更感重任在肩。这壮阔阵列背后,是无数守护岁月的无名英雄,是代代相传的赤胆忠诚。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愿以今日之震撼,铸明日之担当,在岗位上为教育强国事业添砖加瓦。


东方语言学院教师陈依偲表示,九三阅兵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那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装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结果。作为大学党员教师,我要以阅兵式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引导学生在历史回望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西方语言学院教师张杰表示,阅兵式场面恢宏,声势浩大,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而坚定地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声声嘹亮的口号,响彻云霄,震撼着中华大地,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军队新风采。一台台、一架架高科技现代化军备的亮相,更是让我为祖国的不断强大感到无比自豪。今天的国泰民安是无数先烈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换来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应当被历史、被每一个中华儿女铭记。


数字贸易学院教师潘丽莎表示,今天上午我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潮澎湃,深受震撼。屏幕前,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先烈们的铮铮铁骨与民族气节穿透时空。作为高校教师和共产党员,感受到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使命重温。抗战历史是民族记忆的丰碑,它昭示着在国家危难之际,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这份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初心,正是我们党历经风雨而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站在三尺讲台,我深知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我将把抗战历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奋斗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身上赓续传承。


酒店管理学院教师王灵莉表示,电视直播中,受阅方阵如钢铁洪流,新型装备依次亮相,每一帧画面都彰显着大国底气。然而在这震撼场景之中,遥想“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岁月——当年的先辈们,以远落后于敌人的武器,却凭着钢铁意志与不灭信念,在烽火中坚守,于绝境中反击。从往昔烽火到今日和平,从“无枪无炮”到“重器在手”,不变的是那份坚定的信念。“百战沙场、初心如磐”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化作阅兵场上铿锵的步伐、兵器之上凛然的寒光。生于华夏,何其有幸!这战无不胜、砥砺前行的中国力量,让我满怀自豪与感恩。致敬每一位奋斗者,致敬永不屈服的信仰,致敬这越来越好的祖国。


东部理工数据科学与传播学院教师相佳玥表示,93日的阅兵式,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整齐的方阵、矫健的步伐,彰显着中国军人的风采与气质。那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看着新型战机在空中翱翔,先进的导弹装备依次通过检阅台,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祖国强大的见证,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挺起脊梁的底气。而抗战老兵们的身影,更是让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

从烽火狼烟到盛世繁华,从积贫积弱到大国崛起,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庄严回应,更是对未来的铿锵宣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铭记历史,以热血赴使命,以奋斗护家国,让复兴之路在我们脚下愈发宽广。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叶玲表示,今天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和阅兵,深受教育、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也为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在肩:要把 “抗战精神” 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 “四个自信”;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强国建设贡献学院力量。

同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把学院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校大学生传媒中心主席郑宇表示,步伐铿锵,战旗猎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震撼世界,可我却在观看这场盛大典礼时数次热泪盈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土枪土炮到钢铁洪流,从任人欺压到国富民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和平鸽盘旋在天安门之上,《歌唱祖国》的旋律回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旁,80年前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80年后的今天,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始终坚定站在人类文明的阵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教官队镜湖分队第17期区队长陈俊向表示,今日长安街上铁流滚滚,天安门前旌旗猎猎,这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每一个精准对齐的步点,都是千万次练习的结晶;每一件亮相的新装备,都承载着科技强军的梦想。我深刻认识到,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次民族精神的淬炼。

作为教官队队员,我也曾在训练场上因保持军姿汗流浃背,为战术动作磨破手掌。而今日,目睹阅兵方阵的雷霆之势,我忽然懂得:日常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守护和平蓄力。我们手中握的这支“模拟枪”虽无实弹,却传承着同样的担当。我们既是读书求知的学子,也是国防教育的"火种"。我将带着这份震撼重返训练场,也带回课堂、带回生活,让“青年学子”与“教官队员”这两个身份,在操场、在教室、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共同发光!


大学生教官队镜湖分队第17期一班长柴雨霏表示,在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服役于英雄部队,这场阅兵让我仿佛看到了两代人的青春缩影。

当新型装备方阵驶过天安门时,我不仅感受到国防力量的强大,更体会到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军队的历史跨越。爷爷常讲的抗战故事与今日盛况形成鲜明对比,让我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贵与强军的意义。作为退伍军人的后代,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要传承家族的红色基因,更要担当起新时代新青年的重任。我将以此次阅兵为动力,将父辈的军人品格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官队训练中践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队训,让青春在迷彩色中绽放绚丽光彩。


英语2206班学生陈诗嗣表示,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从昔日的“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尖端科技,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听党指挥的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我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敢于拼搏、勇于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日语2304班学生徐艺珊表示,今天上午九时,当雄浑激昂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我的胸腔之中,一股炽热的情感奔涌激荡,难以平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检阅部队,将士们用铿锵有力的回应,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骄傲。他们坚毅的目光、挺拔的身姿、整齐划一的行动,汇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钢铁洪流。每一件驶过的国之重器,都诉说着国家实力的今非昔比与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懂得这份安宁的来之不易,更应激发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磅礴动力。


西班牙语2202班学生童菲菲表示,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和平的庄严承诺。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力量的强大和民族精神的升华。作为小语种学生,我将继续深耕语言技能,用我的专业能力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努力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合格使者。作为大学生党员,我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用实际行动维护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学2201班团支书梁长春表示,当钢铁方阵步履如一,铿锵前行;当战机冲破云霄,列阵长空。我感受到的并非实力的炫耀,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是沉淀在民族血脉中的庄严与担当。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个人与国家在此同频共振。当今时代,大国博弈交织、科技变革突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九三阅兵,不仅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庄严仪式,更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的庄重宣言。它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信心与力量,向世界昭示中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愈发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发展任重道远。唯有胸怀家国、放眼世界,方能在时代洪流中挺立;唯有勇于创新、开放合作,方可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照进现实。青年当与家国同行,以青春奋斗回应时代召唤。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金融工程2301班学生赵海清表示,今日观看阅兵式时,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兵身上。他们挺直的脊梁与年轻官兵坚毅的目光交织,仿佛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瞬间理解了"和平来之不易"的千钧重量。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表面展示的是国之重器与军容雄风,内核诠释的却是中国守护和平的决心与能力。正是有了这些先进国防力量的保障,我们才能在校园里安心读书,在阳光下自由追梦。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和平年代,但绝不能将和平视为理所当然。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传到我们手中,唯有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奋发图强,才能让和平之光永远照耀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物流管理2201班学生邬佳栎表示,今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观看气势磅礴、庄严神圣的九三阅兵盛典,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彰显了人民军队的钢铁纪律和过硬作风;自主研发的尖端武器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感自豪与震撼,这既是一次国威军威的盛大展示,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定要将观看阅兵激发的满腔热血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唯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做永远向前的“青春方队”,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先辈最高的致敬!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合作)2202班学生欧阳昊男表示,作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大四学生,我从阅兵装备信息化协同中,清晰看到数据技术的价值——装备性能分析、多兵种协同优化,皆需分类算法等技术支撑。这与课堂所学契合,更让我确信专业知识能在各领域发光。阅兵“零误差”标准为我指明方向,我会以此为激励,深耕专业、提升素养,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23应英7班学生董安琪表示,今天一早,我满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打开了九三阅兵仪式的直播。仪仗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走来,彰显着中国军人的威严与风采;尖端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展示着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科技的进步。最令我震撼的是无人作战群的武器装备,这些先进的无人作战装备实现了远程操控、无人作战,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创新能力。曾几何时,中国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饱受其他国家的压迫与摧残。而如今,中国已研发出了我们自己的强大武器,这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一定要自强自立。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更好的历史。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从九一八的血火淬炼到今日的钢铁长城,从《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在守护和平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向着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勇毅前行。

党委宣传部供稿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