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19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欧罗巴系列学术讲座第113期于稽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办。讲座以“文科转型与人工智能时代非通用语的价值与现实困境”为主题,特邀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罗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铮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讲座开始,文铮教授对“非通用语”和“小语种”的概念进行系统阐释,并以意大利语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在语言体系中“大语言中的小语言,小语言中的大语言”的特殊属性,同时介绍意大利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在探讨人工智能与外语行业发展时,文教授指出,基于大数据模型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推动翻译领域进入人机互动新阶段,加之国家对中译外质量要求提升,外语人才的后期编辑与定稿能力成为关键素养。
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文铮教授强调,外语学习者应重点培养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批判性思维、跨文化预判及审美等核心能力,致力于成为具备增值、增效及多元化能力的专业人才。他还提出,学生可借助自媒体平台拓展翻译与传播途径,建议外语从业者以人文视角平衡数据理性,通过批判性思维突破算法局限,从而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保持职业竞争力。
在问答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翻译中用词不当的处理方式”“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等问题展开交流。文铮教授在解答中,着重强调母语敏感度及广泛阅读积累的重要性,肯定了文学在个人精神追求与情感共鸣方面的独特价值。
此次讲座围绕文科转型、人工智能与非通用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同时也为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路与方向。
西方语言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