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我校本学年外教社区系列活动之“外教中文课”结课。自2024年10月开课以来,该课程吸引了来自美国、巴基斯坦、西班牙、印度、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十多名外教参与学习。该课程针对零基础外籍教师设计,以《体验汉语》生活篇教材为核心框架,结合英语辅助教学,为来自多个国家的外教打造沉浸式中文学习场景,助力其深度融入中国语言文化环境。
一、多元课堂:以生活语言为桥,构建跨文化交流场域
课程采用“汉语核心教学+英语辅助释义”的双语模式,例如在讲解 “你好”“谢谢”等基础礼貌用语时,先通过英语阐释文化含义,再结合《体验汉语》中的“日常问候”“购物场景”等模块展开情景教学。
课堂以“文化+语言”双线并行。在文化体验环节,授课老师蔡老师以《体验汉语》中“中国饮食文化”单元为切入点,通过展示饺子、粽子等传统美食的图片与制作视频,结合“食物是文化的载体”等中英文对照讲解,引导外教理解“团圆”“节气”等文化概念与饮食的关联。来自巴基斯坦的外教分享了家乡做饭的习惯以及文化寓意,形成“以食会友”的跨文化互动氛围。
二、阶梯式教学:从语音到文字,夯实语言基础
在语音教学环节,该课程严格遵循《体验汉语》的“拼音先导”原则。蔡老师以国际音标注释为辅助,系统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规则,例如对比英语元音与汉语“a-o-e”的发音差异,并通过“拼音卡片配对”“声调升降手势操” 等互动游戏强化记忆。外教们分组练习“买水果”“问路”等生活场景中的关键词发音,如“苹果(píng guǒ)”“左边(zuǒ biān)”,在趣味互动中掌握“三声变调”等发音技巧。
识字教学则融入汉字文化溯源。蔡老师以《体验汉语》中的象形字单元为基础,通过甲骨文 “日”“月”“山”的演化动画,展示汉字从图画到符号的文明脉络。来自巴基斯坦的外教阿巴斯感叹:“原来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这种‘看字懂意’的学习方式很有趣!”
三、场景化实践:激活语言应用,深化文化认知
课堂特别设置“生活情景模拟”环节,围绕《体验汉语》中的高频场景展开。在外教两两一组的“自我介绍”练习中,蔡老师引导其运用“我来自______,我喜欢______”等句式,同时融入中国社交文化中的“问候禁忌”“话题偏好” 等小贴士。例如,对比西方直接询问年龄与中国文化中的委婉表达,帮助外教在语言学习中同步掌握文化礼仪。
在“常见礼貌用语”板块,课程结合视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外教直观感受汉语语境下的社交逻辑。来自美国的外教大卫在课后分享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不仅能准确说出‘请问地铁站怎么走’,更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在请求帮助时会先说‘你好’——这是尊重他人的文化体现。”
“外教中文课堂”不仅提升了外教的中文能力,也增进了外教与同事、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许多外教表示,课程结束后,他们更愿意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感受中国文化。未来,国际合作交流处将继续优化外教社区活动,增设更多文化体验活动,让外教及其家属更好地融入校园和在绍生活,为外教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与服务,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对话。
国际合作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