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院】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中文学子开展文艺大走访活动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0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青年文艺评论人的党性教育,提升青年学子爱国精神与奋斗热情,中文学院发动青年学子开展文艺大走访活动。

继广播剧《核桃树之恋》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之后,近日,学院派出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赴嵊州新昌慰问拜访广播剧《核桃树之恋》故事中的主人公梅阿楚的原型——王贤琴女士。

王贤琴


学思想  悟精神

同学们对王贤琴女士进行了采访,聆听了许多关于王荣浩先生当年研制原子弹时期的事情以及她对当下社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满意。无论是王荣浩先生的付出与奉献亦或王贤琴女士的坚守与辛勤都深刻地触动着青年们,让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广播剧《核桃树之恋》中的男女主人公爱情与爱国精神的动人之处,也让青年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何为“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夏伊虹采访王贤琴



大走访  强党性

作为嵊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色实践基地,王贤琴家中的“两弹一星“陈列展对于青年具有十分直观的教育作用 。

陈列展里,关于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领导者对于“两弹一星”事业的指导以及众多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报道彰显出全国上下对于“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视与骄傲,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陈列展的几个玻璃柜中和陈列台上也放置着毛主席纪念章、“两弹一星”纪念章、“两弹一星联体明信片、中国原子弹实验镀金纪念章封、“两弹一星”元勋纪念邮票、“两弹一星模型、研制原子弹时期使用的算盘、钱三强团队发明的手摇计算机以及与明灯同列的《毛泽东选集》。这些见证了“两弹一星诞生的实物证明了党对于“两弹一星事业的实质付出,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党的崇敬,使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们深刻地领悟到了何为党性,何为党的拼搏精神,何为党为中华人民谋取福利,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崇高理想。

一楼陈列展


重实践  建新功

二楼陈列展摆放的大多是关于王荣浩先生的个人物品以及几张价值一千元一张的上世纪的报道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报纸。摆在中央的是《铸工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手册》等当年王荣浩先生使用的的辅助工具书以及他运用技术亲手制造的第一口高压锅,可见王荣浩先生之所以能有资格为国家研制原子弹,正是因为他有着这种对于自己专业的实践精神。这种实践精神正是他熟练掌握机械技术的秘诀。这也让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们领悟到只有脚踏实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做好文艺工作,才能运用文化手段改造客观世界、推动时代发展;只有切实把理论武装转化为生动实践,才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

二楼陈列柜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王荣浩先生结束了二十年“两弹一星”事业工程后回到了这个温馨小家,辐射的影响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但他不悔佐国之志,为自己所建立的功业而自豪。如今他虽然已经逝世19年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个来拜访的人。

而新时代的青年们正是要接过接力棒,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祖国每一个领域去发光发热。从新思想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深刻理解新思想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更高效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只有在新思想的指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才能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历史华章,建立新时代下的新功绩。

在将别之际,同学们和王贤琴女士在她与王荣浩先生种下的代表他们爱情结晶与爱国之心的核桃树下合影留念。

留恩洁(左一)、夏伊虹(左二)、王贤琴(左三)、徐锦茏(右一)


此次跟着广播剧《核桃树之恋》的“学思想、 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之旅意义重大,同学们获益匪浅。他们表示“两弹一星”事业工程的成功就是依靠伟大的思想指导以及无数科研人员与无数像王荣浩先生一样的无名英雄一起奉献燃烧,奋不顾身才得以成功的。也是如此才换来了如今动荡时局下安定祥和的中国。在远离了苦和难的今天,受荫庇的后辈们更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去实践开创,去拼搏奋斗,去书写历史。并将这份精神化作光辉,为新时代下的中国造炬成阳!

中文学院供稿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