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阿拉伯语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认知,东方语言学院阿语系于11月26日晚在F225教室举办了“阿拉伯语的多维解读”线上讲座,主讲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出席会议的有王宗杰院长、阿语系全体教师以及阿语系学生,讲座由阿语系主任马小明主持。
首先,王院长对王教授为越秀阿语系师生做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王教授的学术成果,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从讲座中多多受益。
王教授的讲座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语言风格和阿汉互译五个维度为同学们解读了阿拉伯语,兼顾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通过总结语音特色,分析词汇生成、概括语法要素、归纳风格特征和探究翻译技巧来提升同学们对阿拉伯语学习和研究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
语音特色部分,王教授通过列举实例精准地剖析了阿拉伯语的语言特色,如“长音短音相结合,喉音顶音相结合,升调降调相结合、气息与腔体相结合”,这对于基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发音方法;词汇生成部分,王教授归纳了阿语词汇的三大特色,即派生系统发达、近义词丰富、辨析难度较大,因此学习者要多去总结和记忆;语法要素部分,王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三大要求:牢记两大句式、认清四大同格、理顺五大宾语,只有这样才能消化任何一个句子中的语法分析;风格特征部分,王教授指出阿拉伯语的风格包括个人风格、语体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并通过问候语和谚语等例子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风格的具体表现;翻译技巧方面,王教授认为翻译的最高层次就是“神形兼备”,含义与结构与原文要相呼应,并借用古代文献中的已有译文和自己的译文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其中的差异。
讲座的最后是答疑时间,同学们争前恐后地向王教授提问,从发音和口译问到考研和就业,在此过程中,幽默风趣的王教授还给大家唱了《同一首歌》具体演示了发音中的换气问题。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建房子的过程。你的发音是地基,你的词汇是砖瓦,你的语法是结构,你的风格是软装,你的翻译技巧是硬装。只有积少成多,才能筑成屋宇。
最后,借用王教授的话来说,阿语学子们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认真总结,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出属于自己的“阿语大树”,建成属于自己的“阿语小屋”。
主讲人简介:
王有勇,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校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阿拉伯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阿拉伯翻译家协会会员;曾获“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现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3部、编著1部、教材7部,且发表论文、译文80余篇。
文:俞十兰/审核: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