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我校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张永清、曾任《清华大学学报》现任《澳门理工学报》编辑桑海、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淮论坛》编辑黄胜江前来进行学术交流。朱文斌副校长、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先瑞教授、魏大海教授、许金龙教授,学报主编余玲教授及我校部分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本次座谈会由科研处副处长杨晶主持。
讲座伊始,桑海老师从小语种发刊难的问题切入,通过介绍自身的编辑从业经历,总结分析如何甄别刊物的类型,完善文章的完成度,更鼓励年轻学者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科研方面的困难。
黄胜江老师就科研成果品质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应具备“清”、“新”、“精”三种特质。“清”即是逻辑架构清晰,论证严谨、“新”即是在思想,观点,材料方面突破创新、“精”即是精细文字语言,表述规范。接下来,黄老师还在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张永清教授指出,撰写学术论文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用生动的例子指出了年轻学者经常存在的问题,即“有论点、无问题”,要学会从选题开始,提炼观点,聚集问题。张教授告诫年轻学者要以文取人,不要以人取文,更鼓励大家面对科研难题时,不要焦虑,要学会乐在其中。
在提问环节,参加讲座的各位老师踊跃向专家提问,共同讨论了学术前沿、国内外期刊论文写作差别、学术期刊选文标准等问题,会场气氛热烈。会后老师们表示,此次座谈会受益匪浅,对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文:徐梦迪